首页 > 滚动 > 正文

新华指数|穿针引线 指尖绣出大产业 天天热推荐

日期:2023-06-09 20:06:56 来源 : 新华指数

新华财经北京6月9日电(胡蓉) 6月9日,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专场发布会在云南楚雄彝人古镇举行。发布会通过记者问答、楚雄彝绣文创精品展示等活动向世人展露楚雄彝绣独特魅力,助力楚雄打造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时尚化、国际化的楚雄彝绣品牌,推动楚雄彝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资料图片)

本次发布会上,楚雄彝绣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合力打造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整合统计数据、调研数据、卫星遥感及全网全平台传播等大数据,打造楚雄彝绣产业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传播体系,以数字语言输出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楚雄实践”,也为市场各方更加深入了解楚雄彝绣提供数字观察窗口。

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专场发布会在云南楚雄彝人古镇举行

小绣针成就大产业,楚雄彝绣让非遗与世界相遇,让产业与民族融合,小小的布块,绘制的不仅是跃动指尖的图案,还有人们眼下的幸福日子。

大山里的“高定”

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彝家女子会走路就会跳脚,会拿针就会刺绣,会说话就会唱歌”。

刺绣,是彝族姑娘相伴一生的技艺。她们借刺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日月山川、花鸟鱼虫在一针一线中生动入画,每个针脚都不出错,每种高难度的绣法都难不住她们。锦绣在心,落在各种织物上,就成为彝族人身上的亮眼风景,甚至走出国门,变成海外T台上的时尚元素。

这些大山里的“高定”,其历史长达1700多年,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地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会穿上刺绣精美的新衣到中心广场参加“赛装”,这一有关彝绣的活动传承了1300多年。

2014年,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楚雄州围绕非遗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挂牌成立“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时出台了一批政策法规,还开展彝族刺绣技艺培训和技艺比拼活动。

彝绣,成为楚雄的特色文化产业,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力点。

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专场发布会上,绣娘在展示绣品

指尖绣出大产业

曾经,彝族姑娘们刺绣都是自绣自用、自制自穿、自产自足,这些制作精致、工艺独特的彝绣绣品藏于深山人不识。随着时代发展,这块瑰宝逐渐被人发现,当地的彝绣产业起步探路,政府不仅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还层层开展彝绣培训,组建彝绣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对接市场,发展彝绣产业。一大批彝族姑娘变身居家创业的“绣娘”,在飞针走线中增收致富。

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南华县绣娘丁兰英从一名普通的农村绣娘成长为云南省刺绣大师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用小小一枚绣花针带领周边上千名绣娘增收致富。

彝族姑娘在展示彝绣技法 新华社发  邓斌 摄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楚雄彝绣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成功样板。近十年,彝绣产业增加值增长了近10倍,绣娘人数增长1倍,绣娘人均收入增长了近5倍。截至2023年4月,全州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户、彝绣车间42个、绣坊90个、彝绣协会(合作社)66个、彝绣电商38户;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州级文化产业园区10个。2022年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2.45亿元。

彝族妇女在一起做彝绣  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楚雄彝绣已经成为强经济、促消费、稳就业的关键产业,当地正借助新的合作平台,来实现数字化转型、国际化传播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动彝绣走向世界。

编辑:牛势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一篇:“吃瓜群众”注意啦!这里的哈密瓜成熟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