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六个博士创业记:手握高科技“下海”碰壁6年,被私募经理一番话“点醒”

日期:2023-09-01 08:32:00 来源 : 腾讯网
x

不需要光纤、无线电波,用激光也能传输信息。为了让这项实验室里的高科技成果进入市场,一群博士“下海扑腾”了近6年。


(资料图)

8月底,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武昌区的武汉六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六博光电”),总经理梁赫西正与公司技术团队开会讨论即将交付的一批VR(虚拟现实)设备,“这套设备将使我们的激光通信技术进入元宇宙这个新市场”。

采用激光通信技术后,该VR设备摆脱了数据线束缚,佩戴者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活动,同样可以接收到高质量、低时延的信号。

梁赫西说:“我们以前是泡在实验室的科研人,现在却是奔波于各地展会推广技术、寻找市场的企业人。”

“书生”下海遭“当头一棒”

梁赫西(右一)和团队成员在调试设备。 长江日报记者 何晓刚 摄

激光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传输信息的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在理论上,激光通信可同时传送1000万路电视节目和100亿路电话。激光不仅方向性特强,而且能采用不可见光,保密性能好。激光通信不会干扰电磁波,也不会被其他电磁波所干扰。该技术也因此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都在研究。

在这个领域研究了20多年的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勇是国内知名的光通信专家,曾任国内重大航天项目的激光通信载荷总设计师。

他告诉记者,2017年,国外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激光通信应用设备,国内也越来越重视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把自己研究的技术转化成产品的想法”。艾勇在与梁赫西等博士生进行了探讨后,师生6人决定创办六博光电。

“我多年在高校工作,看到很多科研成果在实验室躺着睡大觉。”艾勇说,以前,团队承接的国家重大项目完成后,项目涉及的技术转化及市场化进程基本就终止了,“激光通信技术要想更大限度发挥其特性,就要去探索更大的市场。”

博导加博士,技术上没问题,然而,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产品营销,这群刚走出实验室的“书生”却是门外汉。

团队之前做的项目主要在应急通信等领域,公司也一直在这个“小圈子”里找市场,结果,成立半年多才接到第一个订单。

艾勇回忆,这一单卖出了两套空间光无线通信设备,产品本身难度并不大。令他们意外的是,设备交付给客户使用没多久,就遭遇“当头一棒”,客户反馈:产品可靠性不强。

原来,这家客户要将该设备用于备用应急通信。遭遇电信基站损毁、无线电受干扰等紧急情况时,往往无法立即修复,激光通信设备能迅速接通线路,为应急通信救援做好保障。因此,客户需要带着设备上山下海,在极端环境中进行测试使用。但长途颠簸,设备容易出现部件接口松动、接触不良等故障。

技术人员上门做售后服务时发现,客户反映的“产品可靠性不强”,主要是机箱焊接不牢、螺钉松动,或是接口没有点胶加固,“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

回想当初,艾勇至今仍感慨万分:“自信是成功的关键,但有时候也是失败的原因。我们这群搞科研的书生从实验室走出来,身上还带着书卷气,只想着自己的技术有多先进,却忘了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

艾勇和团队成员复盘后得出结论:“从市场和客户的视角看,我们的严谨性还不够,对实验品和产品的区别研究不够,离市场化的要求距离还很远,导致高科技的新技术成果乏人问津。”

此后,公司彻底改变过去在实验室小批量做产品的模式,制定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流程。6位博导博士作为创始人,重点进行技术研发,同时聘请专业的管理、质量控制等人员,建立了完整的企业团队。

公司强化了员工的标准化培训,成立质量监测办公室,规范内部流程,每件产品交付给客户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好技术不意味着一定是好产品

光通信机。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六博光电研发的FSO通信技术(空间光无线通信技术)能利用可见光或红外光传输信息。在实验室里,其产品可实现每秒数十G比特、距离数十公里的高速数据传输。

梁赫西他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很多客户除了看中这些超高的实验室指标,还更关注“好不好用”“便不便宜”“美不美观”。

梁赫西和伙伴们反思:“我们在实验室设计、制作装备,很少考虑成本控制、体积大小、外观设计、稳定性等市场需求要素,只要达到技术指标就认为大功告成。其实,实验室研究只是解决了产品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还有大量的工艺设计、降低成本、实用性、可靠性的工作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完成。”

找准问题后,团队开始调整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倒推产品设计。梁赫西说,“我们要求大家放下博士的‘身段’,放下一切你认为对的东西,去关注客户认为对的、想要的东西,让产品更接市场地气”。

梁赫西介绍,电信光纤线路抢修时找到大致故障位置后,工作人员可先在故障点两端用激光通信设备联通网络,再进行光纤线路修复。作为应急处置,激光通信设备只需要短距离使用,传输的数据量也不大。

2022年底,六博光电在为一家电信企业定制一套通信设备时,就根据客户需求,降低了产品的传输速率,最终只采用622兆/秒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也只要2公里。与之对应的是,设备体积也缩小到大功率设备的五分之一,外观还进行了美化。

由于光是直线传播,在使用激光通信技术时,需要先将激光的传输和接收设备进行对准,在行业内,这个对准环节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梁赫西介绍:“我们在实验室研发的产品,主要销售给高校或者科研单位,他们对对准的效率没有特殊要求,但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就必须缩短对准的时间。”

今年4月27日,六博光电研发的10Gbps(每秒10G比特)速率高速无线激光通信设备在长江武汉段成功实现跨江传输测试。由于六博光电创新研发出自动瞄准捕获跟踪技术,将对准时间由30分钟缩短到3分钟内,工作人员在1小时内就完成了数十次设备位置移动,完成了高清语音视频的低时延传输。

梁赫西骄傲地表示,这套新设备可有效解决4G、5G通信临时架通及抢修的问题,还能用于临时大型活动通信扩容和山区、海岛及最后一公里宽带通信需求。“比如,万人演唱会有了激光通信的信号扩容,就能解决通信线路‘堵车’的问题,大家边看演唱会还能边发视频。”

六博公司的新设备体积小、易架设,很受市场欢迎,在行业内口碑也越来越好,订单纷至沓来。艾勇介绍,如今许多客户都自己找上门来,今年10月之前的生产任务已经排满。

私募经理“点醒”他们果断破圈

研发团队正在调试搭载激光通信设备的无人机。长江日报记者 覃柳玮 摄

今年5月11日,在武昌区举办的黄鹤楼星空杯创新项目路演大赛上,六博光电“空间及水下光通信产业化”项目获得银奖,并获首义科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意向投资1000万元。而正是首义科创私募基金高级投资经理余浩此前的一次投资调研,让六博光电真正意识到,激光通信技术还有更广阔的新市场。

梁赫西指着刚研发生产的VR设备向记者坦言:“我们刚开始并不看好这个产品,因为我们是做空间通信的,和VR好像扯不上关系。”

余浩却在对这一领域进行调研后发现,未来,元宇宙领域对于数据高速传输的需求非常大,应用场景也很多,激光通信技术应大有用武之地,一些VR装备企业在了解该技术后,已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余浩将这份调查报告交给六博光电,令梁赫西他们眼前一亮:“多年在实验室,只关注自己专业的‘一亩三分地’,总觉得很多行业和激光通信扯不上关系。余浩从另外一个角度启发了我们,要找到更大的市场,就要大胆想象,敢于破圈。”

6月30日,在丹江口水库,六博光电新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水下无线光通信实验取得成功。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夏亚辉介绍,两台携带激光通信终端的水下机器人下潜到10米深处,传回的画面清晰,实时性高,时延小于10毫秒,最远通信距离可达36米,实现了实时视频、图片等数据的水下无线光通信传输。

此次实验在国内尚属首次,解决了水下机器人无缆化宽带数据传输难题,极大扩展了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夏亚辉说,未来,潜水员、渔民也能使用类似的激光通信潜水设备进行水下通信。

说到公司最新的研究成果,夏亚辉滔滔不绝,他们研制的Li-Fi(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能通过日光灯传输信息,以后在矿井下这样的危险环境,就可以通过井下的日光灯进行通信。无人机搭载激光通信模块后,能提高无人机集群编队指令交互需求,飞机编队飞得更准,飞机的数量也能更多。“这些应用场景都是近期新开发的,而在以前,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将激光通信用在这些领域。”

目前,六博光电正与多家企业一起研发激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其中与某仓储企业研发的搭载激光通信模块的物流机器人,解决了传统Wi-Fi信号带宽不够、频道互相干扰的问题,智能仓储未来也能用上激光通信技术。

作为公司的销售工程师,孙逸风带着公司的产品参加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刚刚回来,如今他每年大部分时间在外奔波,参加各种展会、拜访客户、与同行交流。

孙逸风告诉记者:“在外面跑才发现这个市场有多大,也能看到自己产品的优劣。譬如,现在不少同类企业仍在做分体设计,而我们的产品实现了集成设计,可以为客户深度定制开发,在行业内位居前列。六博光电现在已真正走进了市场,将技术变成了商品。”

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梁赫西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比以前少了,但工作日程仍十分紧凑,上午开完VR设备的讨论会,中午他还要赶到下一个测试现场与客户见面。他告诉记者,六博光电今年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营收突破1000万元。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彭仲 通讯员况昕昀 王定乾 许烨)

【编辑:王戎飞】

上一篇:渔光互补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